一、培养目标
基于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我们的核心“培养目标”是:为基层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思维转变之时代要求,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素养、基本的公共政策分析能力,掌握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基本培养规格
(1)能坚持科学理论,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能力,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激励、口头与文字表达、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贯穿在其中的创新能力;(2)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能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基本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专业方向及其主要特色
1.行政管理:
本方向在基本的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理论讲授基础上,结合“浙江经验”中大量的MPA素材,以“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田野教学”、“一线教学”为主要载体,逐步培育学生的基本的行政思维、核心的行政管理技能。
2.高校事务管理:
本方向依托我校雄厚的师范教学、教育资源,以浙江高校基层党政管理人员为对象、以动态的高校管理事务为客体,注意提炼、解读、整理 “浙江经验”中大量的公共管理因子。为此教学、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致力于浙江省高校管理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特色和成果的搜集与整理,以培育学生的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思维、核心的管理技能以及必备的管理模式。
3.医疗卫生管理
本方向基于“浙江经验”中有关公共卫生管理、基本卫生资源配置、和谐医患关系、健康公平的制度建构与体制保障等的实证案例与管理创新,致力于卫生政策研究、公共卫生管理理论创新、卫生服务模式探索、卫生职业管理人才培养等的理论教学与实证分析。
4.教育管理与政策
本方向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合作教学”与“互动教学”,培养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和政策学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教育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教育管理领域从事学校决策和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5.文化事业管理
本方向以媒体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文化传播、影视传播、文化产业、古今文化演变、图书馆管理、企业文化等载体,以文化产业研究、文化传播为基础,以公共管理学为学科依托,重点研究“浙江经验”中浙江文化事业发展、旅游文化等演变过程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的作用与博弈。
二、学制与学分、实践要求
(一)学制
全日制培养(脱产学习),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不少于2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
非全日制培养(在职攻读),采用半脱产或集中学习等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不少于2.5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二)应修学分与实践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
(1)学位核心课: 22学分
(2)专业方向必修课: 8学分
(3)方向选修课:9学分
(4)社会实践:2学分
具体实践要求如下:
(1)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为核心;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研讨、学术论坛、田野调查、问卷设计、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强化案例教学。必须安排社会实践或实习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实际的公共管理问题的解决之中。
(2)社会实践总计2个学分,由“主题实践活动”和“主题讨论或研讨”两部分组成:前者的具体内容及形式由学生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在专业指导教师和实践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完成;后者要求在专业学习期间,学生参加、参与的专题讲座、研讨会、案例研析论坛等应不少于10次,主要涉及公共管理学的重大理论、学科发展前沿、现实社会热点问题、政策文体解读与分析、学科发展前沿等。
(3)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研讨会、案例分析论坛等必须由相关专业方向负责教师写出评语。
三、课程设置
详见本专业课程计划表。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申请硕士学位:
1.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不超过5年)修完相关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
2.在读期间没有任何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3.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并提交一份有见解、有份量的实践报告;
4.鼓励学生在读期间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科研成果,或以主持人身份获得(地)厅级及其以上科研课题或同级别专项调研课题者。
(二)学位论文内容要求
鼓励原创,反对抄袭。倡导论证材料的现实性、注重论文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的合理性,避免从理论到理论、概念到概念的抽象演绎。文风应朴实、实证,提倡结合自身工作(或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学位论文写作。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三)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参照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2008修订)》。
五、主要参考书目与期刊目录
(一)必读书目
[1][美]菲利普·库珀:《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美]海迪:《比较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美]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美]珍妮特·登哈特 罗伯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美]约翰·C·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美]保罗·纳特、罗伯特·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美]B·盖伊·彼得斯:《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日]药师寺泰藏:《公共政策》,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11][美]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2] [美]托马斯·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美]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 [美]约翰·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 [美]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 [美]古丁,克林格曼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上、下),三联书店,2006年版。
[17] [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 [英]马什,斯托克:《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 [美]霍华德·威亚尔达:《比较政治学导论:概念与过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张世欣:《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张世欣:《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5]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6]王玉德:《文化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陶东风:《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8]王一川:《大众文化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张国良:《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江民安:《城市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胡正荣:《传播学总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2]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黄葳:《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4]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5]黄志成,程晋宽.教育管理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6] [美] 威廉·G·坎宁安,保拉·A·科尔代罗:《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赵中建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7] [美] Fred C. Lunenburg Allan C. Ornstein:《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孙志军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8] [美] 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40] [美] 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7版)》,窦卫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二)选读书目
[1][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美]帕顿、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韩]吴锡泓 金荣枰编著:《政策学的主要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英]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5][美]科布:《后现代公共政策——重塑宗教、文化、教育、性、阶级、种族、政治和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美]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美]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9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英]莱恩:《新公共管理》,赵成根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11][英]毕瑟姆:《官僚制》(第2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安东尼·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美]B·盖伊·彼得斯:《官僚政治》(第5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美]詹姆斯·威尔逊:《官僚机构;政府机构的作为及其原因》,三联书店,2006年版。
[15]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竺乾威:《西方行政学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丁煌:《西方行政理论概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陈振明:《理解公共事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刘兆伟等:《中外教育管理史略》,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刘文修:《教育管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余新家:《教育行政组织原理》,武汉工大出版社。
[25] [英]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师大出版社,
[26]吴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
[27]冯建军等:《现代教育管理》,南京师大出版社,
[28]林昌华:《教育管理原理》,成都科大出版社,
[29]黄志成等:《教育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0]周在人等:《中小学管理案例》,科学普及出版社,
[31]安文铸:《学校管理研究专题》,科学普及出版社,
[32]吴志宏:《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3]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版。
[34]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5]赵志立:《危机传播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6]苏振芳:《网络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7]石云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三)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
[2]《高校理论战线》、《青年研究》、
[3]《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
[4]《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
[5]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行政管理》、《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导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