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6-89062990
0576-88665087
咨询方式
联系电话

  何老师:0576-89062990
      18305868567
  应老师:0576-88665087

mpatz2015@126.com

MPA论文的选题与写作----陈那波
来源:  访问次数:2428  加入时间:2020-04-18 20:13:54

编者按:上学期笔者给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做了一个关于MPA论文写作的讲座,来听的同学很多,充分说明同学们对论文写作的关心。笔者请人将讲座的内容誊录出来,稍作调整,放在这里供有兴趣的读者浏览。之所以于此发送,一是因为论文写作是和研究方法高度关联的;二是因为讲座的内容是笔者个人的一些观点和体会,不代表MPA教育中心的立场,也不太适宜由中心统一发布。尽管学术共同体对学术论文的标准有着基本的共识,但该标准却不应该由MPA教育中心来提出和限定,一篇学位论文的质量应该以答辩委员会及其后的学术委员会的共同判断为准。此外,因为是讲座的誊录稿,内容比较口语化,正面看是有利于读者理解,反面看是笔者确实懒得去调整了,请大家将就看吧!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MPA论文选题跟写作的问题。但是先说明一点,坦白说我们很难给论文设立一个1234的标准,但是其实论文也是有共同标准的。今天我讲的是我对于MPA学位论文的理解,以及我在这10年多的跟MPA同学们一起讨论关于论文应该怎么开展、怎么撰写、中间上有什么bug时我的看法或者是我的经验,这个是要先声明的,我只是把我个人的经验跟大家进行一个相应的分享。

我的分享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写论文有什么用?第二怎么确定选题?研究问题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写?方法设计?论文的主体的部分大概怎么写?事实上我觉得时间是很不够的。这些问题中主要包含两个东西,一个东西是知识点,我要告诉你的知识点,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在操作上你们需要注意的东西。我曾经在课堂上讲过,各位同学们,要学会“管理”你的导师!也就是管理你们导师的时间和注意力分配,其实它也是稀缺资源。尤其在当前的教学和老师比的情况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跟导师保持高效的顺畅的沟通,我希望在讲的过程中稍微带到一些,因为我没办法全部列出来。

01


写论文的意义

写学位论文有啥用?在座的各位其实你们有一个非常清楚的答案,不写拿不到学位是吧?只有写了才能拿到学位,这当然是个很重要的答案。但它背后的问题是说,我为什么一定要逼大家去写这个论文才能让大家拿到这个学位?这个话我们是跟所有全日制的学生也是这么说的,甚至我们跟高年级本科生也是这样描述的。

  第一,我们始终认为说,同学们来到这里,我们发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位意义上的关系,我们毕竟还是需要在这三年里面获得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学位论文是高水平的智力运动,它是你全面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的锻炼。从一个研究问题开始,我们在社会里发现一个值得我们去做研究的事情,然后我们去看关于这个事情,有哪些人做了有关的东西,有了哪些有关的结论,然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找出他们讲的到底有哪些是不太合适的?有哪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做的?然后我们再通过自己的能力,我们组织资源、调动人力物力、进行数据的收集、我们进行研究的设计去验证它,基于这么一个研究的过程,我们要用写作把它表达出来,最后我们要根据我们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高水平的智力活动。

这个社会其实是在肯定你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的最全面的一个锻炼,其实是学位论文,它不仅仅是拿出来的那一沓东西,不仅是那些写的字,它是需要你在做这个东西的整个过程里面得到锻炼。

为什么在毕业论文方面要求那么严格?而且我们三年的学习时间里是只有一年半的课程,剩余一年半的时间全用于论文写作、开题等等一系列事情,用意在于什么?在于我们认定这是一个很好的智力运动。你们到这里攻读MPA学位,你会经历煎熬,经历过煎熬,你整个人会有提升。

第二个就是说我反复跟同学们说的,研究生跟本科生的巨大差别在哪里呢?这便是你要完成一个从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生产者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你不再是总是引用某某人讲的话去意味着什么,这只能意味着你看的书比较多。你应该说我曾经做了一个研究,表明了什么。

第三个就是说研究生除了毕业论文其实没有什么更好的测量作品。尽管现在全国MPA教指委在尝试改革,他们倾向于把毕业作品分为三个大的类别,一个类别是写案例,第二个类别是写策论文,第三个类别是学术论文。我们现在讲的还是研究型的学位论文。有人会认为我们只讨论学术论文写作会不会太狭隘?坦白说对于前两类我们还没形成一个很好的标准。但在研究论文写作方面,我们也经过那么多年的训练,经过那么多年的打磨,我们已经有个比较清晰的标准。在学界同行没有对这些作品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共同的标准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地带领大家进入更成熟的领域。论文领域目前还是个非常成熟的,有一个很好的大家共识的一个判断的标准,也就是大家通过你写的一篇论文来判断你个人的能力以及学习情况。这个事情总体上还是很靠谱的,比其它的类型要靠谱的多。

解决思想问题之后,我们才能很好的去讲我们下面要怎么做。同学们注意,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你只要产生过论文购买行为,后果就会很严重。而且大家想想这个问题,如果是你我花那么多精力都搞不出来的东西,他能批量给你搞一个,而且保证你能过,你相信吗?我觉得很难。所以不用动那个想法,我们好好想想怎么就自己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思想上一定要清楚,我们首先来说写啥。



02


如何选题

怎么选题?我们是MPA,P是什么?P跟A是什么?是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所以这是我们的帽子,我们的帽子讲的是公共管理硕士。选题上我们有以下几个准则。

第一个准则是什么呢?政府关联,在座的并不都是公务员,或者说并不都是公共部门的从业人员,当然你如果是从事公共部门工作的,那么你的工作本身就跟公共部门有联系,这对你来说是有基础的。在座有蛮多可能是例如企业的,或者说是NGO的,对吗?怎么办?怎么寻求政府的关联?之前我有个学生,他是银行的,银行怎么写?我们当时给了十几个视角。简单来说,第一,例如银行面对政府对于金融的监管,作为政策的受众是怎么跟政府打交道的?政府拟出台了什么样的政策?这个政策从你受众角度来说,这个政策有什么问题?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值得去进一步解释?对吧?这是你可以写的。另外你可以写什么呢?企业跟政府之间的相应关系,对吧?因为我们说政商关系,这个关系不见得只是监管,对不对?例如我们现在有些区做得比较成功,我们讲这个叫什么?营商环境对吧?营商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你从企业的角度你也是有话可讲,这都可以成为你的素材。所以总体上政府关联意味着你最好是以政府及政治或者关联的事情作为对象。

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模糊地带的,例如曾经有一位同学他写什么呢?他写青少年犯罪,他是司法体系监狱的管理人员,当然我始终觉得这是公共议题,但是曾经有的评委就觉得他的议题不够公共管理,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对吧?我们是公共管理的议题,总体上以议题为对象,这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但如果你们觉得这还不保险的话,你再加一个公共管理的视角和理论。评委给的意见很重要,你的标准是什么?他写青少年犯罪是可以,但是他写的基本上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去谈青少年的犯罪,它的成因、怎么预防等等。他没有从公共管理、从政府的视角出发,或者说使用公共管理有关的理论,从这些角度去对它进行分析,所以说最好你两个都要有,没人会对你的研究主题进行质疑。所以如果你在企业里,不要纯粹地找一个企业的自身的问题,作为公共管理硕士的论文,这样可能是有风险的。我只能说有风险,对吧?我们说回到刚才讲的,对于论文我们是有一个总体的标准、总体的准则,但是它这个标准是个连续的,端点A、端点B在两端,我们大家是有个共识的,但是它是有一些边缘地带的。所以尽可能的不要落在边缘地带。你考量这两个要素。

第二个,我们说数据为王,这是干货,数据为王是什么意思?尽管可能从学术研究里来看,我们这么讲恐怕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从MPA的论文,我们说从共同的把作品做好了的视角出发,我是想说这也很重要。数据不纯粹是数字意义上的东西,它是包括材料。我们说data这个意义上的东西,对吧?所以这里面两个东西,第一你想想你有没有可能去接触一些系统性的资料或者数据,这个资料包括说例如我们单位是市场监管的,我们有完整的过去一年的有关市场监管案例的卷宗,尽管它不是数字的东西,你可以使用,你可以对它进行分析。

我们说一个论文不仅仅只有一个idea,它要填起来,你要把东西给填起来,就是说你这个东西要有足够系统性的数据。因为我们之前有个学生,当然我再加一句,如果你确实觉得这数据比较敏感的,你可以做一些脱敏的处理。对吗?敏感的不要放,或者说你毕业论文你可以申请,我们说保密绝对不公开,这也是可以,但是尽可能有完整的系统性的资料或者数据来支撑你的论文。这个数据大家要放开思维,例如你们单位,例如你是管人事的,那么你们单位人事的总体意义上的制度,总体意义上的人员的基本信息材料,以及他们的绩效表现,它同样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数据。当然我们把敏感信息拿掉,我们不要呈现敏感的信息。

第二,我们讲的数据为王,也指向什么?你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可以成为案例研究得非常好的基础或者是蓝本。例如在座的各位很多是政府部门的,对吧?我们现在正在从国家到地方实施机构改革,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了,对吧?效果如何,尤其是那些部门分分合合的,对吧?市场监管等等,半年合一次,半年分一次。你有完整的故事,而且你可以做对比,之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这个故事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进行改革?改革在过程中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儿,带来了什么后果?你脑海里是不是有一个很清晰的样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系统性的材料,一两点就可以。你能撑得起这个论文来,你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是第二个点。

第三个还是要注意小题大做。坦白告诉大家,我今天跟大家讲这个论文多少还是按照相对比较高的要求去跟大家讲,你往比较高的要求标准去够,你就不会成为一般的标准。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要把这论文做好,往高的标准去走。

后面我可能会讲一些关于理论的东西,你也不要抱怨为什么陈老师还讲理论的东西,该讲的还是得讲。但理论是什么东西?不要把理论想象成为一个非得从马克思、韦伯、西蒙等等这些人里面去寻找,那才叫理论,不是。理论是一个道理。为什么A跟B打架了,因为A跟B在某种意义上它必然会产生冲突,这也是一个理论。对吧?你能说明一个道理就好,不一定非得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理论体系,你能通过你所了解的、论文所涉及到的案例故事,能说明一个关于公共管理、我们谈到的一些东西的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可以了。所以说我们是个小题目,例如街道我们做城管,基层的部门,小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讨论什么?我们可以讨论政策的末端的事情,我们可以讨论政策执行过程的事情,我们可以讨论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讨论部门改革的事情。

也就是说,你不能说这是我们单位的一个什么事儿,我要做这个事儿,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这是不够的。如果我不是你们街道的人,我不是你单位的人,我对你这个论文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你这个论文的受众只能是你们街的城管科的领导,那就不合适,你能讲出一点道理来,这个道理说对于其他的各个城管系统的人员看到都觉得这挺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说综合执法有什么?什么情况可以做,以什么方式可以做?在什么样的条件底下可以做?你能讲出个道理来。

机构改革也一样,我们说垂直的到底好不好,条的好还是块的好?在什么情况下条的好,什么情况块的好,所以你要有一个案例,一个故事,小的没问题,小小的,所以待会我们再讲题目的问题,题目尽可能不要什么用例如中国城市管理体系研究,你这一个大帽子,装这个小脑袋,你就晃晃荡荡对吧?你要找个事情,然后小的故事,但你能说明一个道理。

第四个,我们说不要怕老题新做, 我们总是鼓励学术研究要创新,但是创新不见得你要完全开辟一个领域,在座的各位,陈老师也不敢干这个事儿,你不要说我要找一个之前的人都没做过的研究,坦白说你还真找不到。之前我们有位教授讲过,做研究就像什么,就像一个人扛着一把铁锹,到了荒野上,然后又看到这儿到处都是帐篷,比较糟糕的学者是什么呢?到处找帐篷,没有一个帐篷愿意去接纳它。中等的学者是什么?先开着个帐篷看看,人家说你还差着点,然后再先看另外一个帐篷,看看说好吧,你差不多了,进来。这一流的学者是什么?扛个铁锹挖个地方,自己建个帐篷,对吧?这是要开辟一个新领域。在座的各位都没这能力,所以说不要怕老题新做,但是确实要找到新的地方,例如我们说老议题新案例,同样是机构改革,城管的机构改革跟市场监管的机构改革,它其实里面的道理可能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我原来做城管部门多,最近市场监管部门,说也要做综合执法,我就去做了一些比较,否定了一些意见,当然我不是完全否定了,我是警惕意义上的意见。

所以为什么它在什么意义上可能不太合适,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对吧?我们说老议题新案例。另外我们说老议题新的视角,这个视角其实可以有的,没有一个教科书告诉你说这个视角ABCD,ABC已经用了,D没有用这样。你得想对吧?新的视角,举个简单来说,别人原来都是从政府组织往下看,你现在从下往上看,只要确实这个领域的研究基本上是这样的,你就成立。又例如说基本上新数据原来都是讲故事的,我现在有一个比较批量的定量数据,这个是你好的地方,或者说原来都是定量数据,你看我有一个很深入的故事,这也是可以的。

而且老题新做有什么好处,就说你不用担心文献综述,是不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文献供你选,你可以去消化,可以去写。对吧?如果是一个完全新的题目,你会发现找了100篇文章,你都找不到一篇是跟你有关联的,其实你很难写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呢?

所以我们经常说选题,选题你要找到里面具体的值得进一步去做的差异点在哪儿。机构改革是一个Topic,我可以举例,当年我博士毕业回来,然后我老师问我,你做什么研究?我说做农村的,他又问你究竟做什么研究?我想了一下,他问我具体的,我说有点想做农村政治意义上的东西,具体做什么的呀?我说我做农村社会分层不平等意义上的问题,他想了想还是说具体是什么呢?我想了想说,我就想看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干部跟村民之间他们的所得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纠结的地方,他说好了不问了,就是说我们要找到一个值得去解释的问题,也就是说我确实得想想为什么是这样。

我举最简单例子,我们原来有个学生,他原来是税务系统的,他就写什么?就写税务的,写税务的税务服务的外包,我说你这个写吧,也可以写,但有风险。为什么这么说?我说你税务外包,你就把这个事情讲一讲,说实话我为什么花时间看你的论文?对吧?然后我就跟旁边的同学在讲,说你要讲、你要解释一个东西,要讲一个什么故事,要讲一个什么道理,他说我能不能这样?他们是同一届的,另外一个是写垃圾焚烧发电站,他就写说为什么在此之前垃圾焚烧发电站搞的那么困难,后来就变好了,或者说为什么A地方建立起来了,B地方没建立起来,两个地方也很近。后来税务那位同学说我可以写,我可以改,改什么呢?我们税务有两个外包的东西,一个外包挺好,效率很高很有效,另外一个外包却不行,我说可以,就写你要找到一个值得去解释的东西。通俗话来说,我说狗咬人不新鲜,人咬狗才值得我们去解释,但这个要求有点高。

一个外包成功,另外一个外包失败,同样是一个部门,它也还不到我说的人咬狗的程度,但是它总得有点值得你去解释的地方,你解释了就能够讲出一个道理来,对吧?为什么成功没成功,因为ABCDEFG对吧?你就讲出了一定道理,这个道理可能在所有的政府外包项目里面,它都有可能是相近的、相关联的。这个很重要。我并不是说在座的各位,你必须要找到一个理由,找到人咬狗的问题,他毕竟少才会引人注意,对吧?我们这300个同学,如果人人都看到一个人咬狗的问题的话,这个社会有点问题。

所以说更准确的表达说,你应该尽可能的能找到一个解释的东西。尤其当你的选题是个比较一般意义上的选题的时候。如果你的选题是比较稀缺的,而且又是一个大家都在讨论的议题,这个我可以对你解释差异的要求会降低一点,但总体上你要有个解释差异的问题。我们有选题,然后大家其实都在论文的最开始展示有什么研究问题,对吧?研究背景、研究问题,老师们通常就翻你这个研究问题部分怎么一个问号都没有,证明你没有研究问题。所以研究问题最好还是问一个WHY,但我们经常说好的研究问题,最好是两个东西之间的关系,什么X导致了Y但是我在这里不做那么高的要求,我的Y是指的WHY?问一个为什么。

最起码你得有个问号,所以尽可能找一个问号,我们研究问题来源两个维度,选题其实是一个大的Topic。研究问题,第一来源于实践,就是什么呢?我们从实践里看到了值得去要解释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我们找出点道理来,就成功了。从理论我们说,所谓的theory oriented,也就是来源于理论,从理论的,就从已有研究的角度出发,别人说A会导致B,你发现其实不是的,是C导致B的。问题的点就在于哪里?你把这个点找到,你就可以找到你的问号。

还有一个就是说研究问题的宽跟窄,就像刚才所说,你研究什么?我研究农村的,那是一个大的对象。你得想想你研究农村,你要讨论的、你想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政府管理方面的、公共管理方面的什么东西?我们说更具体,我们说村民选举,已经比较具体了,但是村民选举研究还有很多,你这个案例有什么有趣的东西,有什么值得解释的?差异点在于哪里呢?所以往中间找一找,太宽、太细都不对,你要研究什么?我想研究三轮车夫,我每天从贝岗来上学,我看到好多三轮车的卖早点的,我看到他们我觉得我很想研究他们,然后你去找文献,你说找三轮车夫的文献,一看没有,就觉得老师这是新领域。不是的,你想研究什么?这个太窄了。

你想研究什么?不平等问题?还是说你想研究这些政策,受众跟执法人员的互动,还是研究我们说的政策意义上的问题?我们是研究社会福利,还是说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研究,这些不同的摊贩群体,它的一个组成的方式、组织的方式,或者说与管理部门之间互动的方式?这个可以对吧,还可以往里加一点,时间有限,我不能每个都展开,所以说要区别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研究问题最好是比较稍微概括一些的,统领你的全部东西。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想研究农村村民选举,我要遵循以下的研究问题,第一,村民有哪些性别构成?有哪些村民有选举意愿,有哪些村民真的参与了选举?然后到底什么情况?等等,某种意义上这是你的研究内容,不要一个个的列出来,你可以列,但是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来串连它们,来包住它们,来确定你的研究问题。如果研究问题很宽,多问几个“W”,what、why、who、how、where,还有什么?In what way对不对?多问几个。然后再想想往下讲一讲,你要研究这个东西,也可以跟同行讲讲。

我们的大目标是我们在国家的抽检里面完全没有问题,过于窄的问题,你要想想,你想通过这个事件来说明什么?问问自己。所以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是我们说这个问题是不是表达清楚?这个要求有一点点高,但可以作为你们的标准,然后我们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设计出来,对吧?一个针尖到底站多少个天使?我没办法通过研究设计来证明。

所以说你这个东西要能测量,但至于测得好不好,这个不做太高要求。也就是说,你的论证是不是足够精巧,你是不是能够经得住所有评委的一再的质问?这个问题也是比较高的标准。我的论文同样也没办法经住所有的质疑,因为你确实谈的不是真理,只是你的一个道理。但是在座的各位你要尝试去说这个东西,你要在形式上达到要求,这是个很关键的点。尤其答辩的时候,老师会结合现场表现判断你对论文的熟悉程度,一个论文的基本标准也是非常明确的。


03


论文的形式结构问题

写完论文先查查形式问题,例如第一,文献综述只有一页纸,回去重写吧,例如通篇研究问题没个问号的,没问号,其实不是大问题,但容易被人家看到是不是?你没问一个东西,也就是别人就抓不到你的点,不知道你要干嘛,你要写机构改革,大家都写机构改革,你写什么,你没有一个问题。好,研究方法一看,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老师一看这个基本可以放在一边了。我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后面我举例,我使用了冥思苦想法,有这么写的,他可能是觉得自己这次是来试的,基本也可以放一边。然后再一翻,通篇一个数据没有,一点素材没有,也可以放一边了,对了,文献综述还没讲完,文献综述一看,注释都是乱的,可以放一边。然后全部是某某人说过某些话,第1段某某人说过一段,第2段某某人说过一段,这也可以放一边。

其实是想说,现在要把这个论文的质量提上去。形式问题是最明显的问题,为什么一翻能找出毛病,因为你就是个形式问题,你认真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04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至于说形式都没毛病,后面的讨论那就变成学理上的讨论了,那就easy多了。对吧?学理上的讨论,你这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或者什么条件正确,什么条件是错误的?这个是可以神仙打架的,可以坐而论道的,它不涉及存亡问题。所以说文献综述很重要,用句比较实在的话来说,文献综述是增加篇幅的最好的部分,是不是?所以你写两页文献综述,你对得起文献综述吗?明明给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机会,你不站。所以说我指导学生通常会见几次面,第一是在开题之前,然后我们说开始写作之前,第三是初稿出来之前,第四是答辩之前,然后初稿出来一看,文献综述一页的回去改,最起码5页纸,我是这样要求的,但我的要求不是MPA中心的标准。

(一)做文献综述的意义

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职场流行的一句话,你有没有做功课,你有没有做文献综述?别人都写了100遍了,你再写,有啥意思?其实你能够把别人写100遍东西,再完整写一个出来,这也很了不起。但关键就是说别人写100遍的时候,人家是做了文献综述的。怎么去做文献综述?这个首先还是你的Topic要定得准一点。比如你是写的海关里面的议题,但你的Topic不仅仅是关于海关的,你是关于执法的,你是关于政策,你是关于政府监管的对吗?你要在那里面找文献,不要老找海关是怎么样的。城管的好一点点,最近成果的研究多了,但你也不能只找城管的文献对吧?Topic后面的是什么?你选题你要有个概念,在座的各位都上了很多课,对吧?我们的基本选题大体上是有一些范围的,都可以在里面找到。你农村基层干部有很多可以写,对吧?有扶贫的对吧?你不能说我们村扶贫的,就以你们村扶贫作为标题去寻找文献,有的文献甚至都是你们同事写的,而且文献也不会有多少。

所以大家注意Topic一要定好,宽要收窄,你说我做农村的,你打农村关键词数量是10万,文献的数量10万,你要看完它。其他的还好说,我们说边界、时间的边界,国家地区的边界,什么学科。学科,我觉得在座的各位不需要太过介怀,你说这个是公共管理、是政治学还是经济学的,其实无需介怀,如果这个文献跟你有关联,这个议题跟你有关联,它是社会学的没问题,因为它是跟你研究议题是相关联的。你不要说这不是公共管理的,这学科的边界没那么严格。还有就是有一些水准不高的文献,出现在你的参考文献其实是会影响你的论文的质量的。这里你不要倒过来想这个问题,你不能说我看了,但我不写,这是不行的。后面我们会讲到这个基本原则,你参考的你必须要写,但是我的意思就是说你尽可能把Topic选好,去参考一些对你更有价值的文献,具体业务上你必须找这一类型的杂志,没有问题,只不过说大的原则。

(二)英文文献的问题

还有也是你们比较纠结的问题,有的同学经常问我到底要不要有英文文献,然后英文文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翻就能知道的。有很多同学写了很多英文文献,一翻我就知道这个家伙肯定没看,就是说很明显的一看我们都知道你们是抄哪里。为什么,因为一看题目就是教科书的你知道吧!例如西蒙一九六几年的作品,百分百是教科书的,对吧?或者是别人的专著里面的,连论文都不是,对吧?我们也是干了几十年这个事儿的,所以是能够看出来的。好,回到英文文献。建议大家看一点,这是第一。

第二,没看的就诚实点。不会,严格来说不会,因为你有英文文献就给你加分,没有这个说法。但是会因为你认真看了英文文献,而且是使用了的会有一定加分,你明白我意思吗?你真正去看了英文文献,能够把它纳入你的讨论,这个肯定是可以加分的。但是你别想着列几个英文文献,就想蒙骗过关混混好感,这个颜值还没到,因为我们很容易判断你的颜值是真是假,是不是整过容的,你的英文文献一列,我就知道你是不是整过容的,很容易判断。

我们说怎么做呢?怎么找这些文献?我推荐大家去找什么?先去找一找有没有评论型的文章,什么是评论型的文章呢?例如讲了Annual Review,就是我们图书馆有Annual Review的数据库,Annual Review数据库是关于某个学科的年度意义上的评论的杂志。例如政治学年度评论对吧?它会就某一个Topic写过有关的研究,有一些杂志它会写一些综述的文章,例如我们《公共行政评论》是有内部政府间关系的有关的评述。例如说所谓PPP的有关的研究的述评,又例如说政府组织改革或者说机构改革有关的研究的述评,这一类的文章,《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等等这些都会有。

(三)文献选择的问题

我刚才还没讲。什么样的水平的文献可以使用?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出的一些杂志大家就可以去利用。你们现在可以记一下一些常用的刊物,一类是《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社会》,公管领域的还有我们的《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学报》。第二种是学报类的,包括各优秀大学如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学校的学报;第三类是各个省市社会科学院的办的杂志,例如我们说省级的社会科学院比如《江苏社会科学》等等。

大家可以从这些刊物中找一些范本。在座的各位,如果你要找优秀的范本,请不要找中国期刊网里面的硕士论文作为你的范本,因为那不足够成为你们的范本。你不能说你看那篇论文都这么写的,然后它都当优秀论文了,我这么写还不行。因为优秀论文是早些年不断的评审累积下来的,这个标准不一定符合我们现在的情况,所以你要找优秀范文,请从刚才讲的杂志里面去找。包括你数据怎么用,资料怎么铺成,这些你要摸索着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水平。

要找评论型的文章,评论型的文章有什么好处呢?它能够告诉你这一个领域里面的研究内容,所以我说是按图索骥,你找了一个评论型文章,然后再看它的参考文献里面有什么文章,你再去找这些文章,这是滚雪球的过程,再从这些文章里找有关的文献,如果你研究的Topic,已经有一篇好的评论型的文章,那么恭喜你,应该有基本的我们说入门的图,你可以按照这个图去抓药!然后去看,然后看完你大体会知道说这个领域有哪些比较重要的人物,然后再去看看他们的文章。

说到底的在座的各位也很好找,上政务学院的网站看看,看看老师们都写了哪些文章?当然并不需要全部看。比如你写城管的,就可以看看我2013年发《管理世界》的那篇文章。例如你要做政商关系研究的,我们学院黄冬娅老师就写过一篇政商关系研究的述评,你去看它的参考文献,再去找有关的文献,基本上你的文献就相对比较有货。

如果说你没有找到我们说的评论型的文章,你可以退而求其次是什么呢?找些学科的handbook,我们学院资料库的handbook也不少,但这些主要是英语的,也有一些翻译过来的,比如城市研究手册,例如公共行政学研究手册,因为它这里面有专门一部分例如讲绩效评估的,有一部分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有专门一部分讲政府间关系的。我不是说让你们全看,但这个是提升你的文献综述的段位的基本步骤。最起码你列名字的时候,你不要老列大家都不知道的人,并不是我们学院的必须列,就是说大家都不知道,行内的都没有,你这个文章的质量是不行的。

(四)如何寻找文献

至于怎么找,刚才已经讲过,你把Topic限定好清楚,英文的稍微说一说。刚才讲的我都在课堂上曾经表达过这些观点,上我的课的时候应该听过,中山大学MPA的学生应该有点精英意识。你们得有这点心气头,等到过了10年,你能明白我说的话,在座的各位肯定能出来一些对地方整个经济政治可能会有影响的人,就算你自己不能成为那些人,那你是他的同学,是吧?所以应该有精英意识,所以说看几篇英文文献有什么了不起的?

尤其我们现在国家已经起来了,你看看我们小女生在海外跟别人用英语辩论,对吧?你有没有一种我也能去的感觉?没这个问题,对,没问题。所以Annual Review,这是我们刚才讲的,就是说年度的评论型的文章,另外就是英文文章,你可以找两个数据库,你上面去搜一搜,跟数据、跟图书馆成为好朋友,这是对一辈子有帮助的事情。

你们有不少有孩子的,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最好的方式把孩子带图书馆往那一放,是吧?既省时间,又省金钱!还能自己干点自己的事,这多好!这两个杂志,这两个数据库你可以找一找,前者JSTOR,它都是全文。还有就是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它比较新,但它不见得完全是全文,没关系,你就自己找,也可以看Google学术,谷歌学术大部分的英文文献也可以下载。其实不用进入数据库,而且它相对比较齐整,或者百度学术也行。坦白说你们目前的状态,完完全全做一个英文文献综述可能还是有些困难。但从这可以作为开始。我们讲说将来的竞争是什么?将来的竞争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来的竞争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在座各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精英,要有运用资料的能力。

书我们得读对吧?但很多时候书它往往是作为你的一个知识体系。里面你要点缀,要查阅要翻看,你不需要从头到尾去读一遍,但经典的著作例外是吧?所以你不需要每篇每个字地去读。你可以先看看摘要,然后大体翻翻研究结论的关键东西。中文的翻个几分钟,一篇文章大概就有概念了。我们当年读博士是拿着这么多文献去图书馆,背一个双肩包,然后我们读书的时候还要上山下山,为什么?因为宿舍在山上,很有一种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感觉,是不是?不错的感觉是吧?但事实上什么呢?就是说你不需要每次都看那么多,对吧?有重点地翻一翻,把那些重要的抽出来放旁边,对吧?另外一个就是说看这篇论文要看它里面的东西,我是批评全日制学生,我说你们现在看文献太飘,什么叫太飘?我这个举例可能要举过头了,举个简单例子,例如有人这么写:某某人2019年在某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BCDEFG的论文,这个论文充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说了啥?不知道,这种做法有凑字数的嫌疑,对吧?写完35个字,这一段话基本就凑足了。你们论文讲什么呀,有很多论文其实没观点,但你要找找它里面对你有帮助的点,把它拎出来够了。

(五)如何及时记录文献

另外做摘录,不要靠记忆,做摘录的时候最好写自己的话,不要写这个论文的原文,你懂的,对吧?我们之前也曾经试过,这段话很好,写下来,然后再回头看笔记,这段话写得那么好,肯定是我灵感迸发的时候写的,然后往里一放,结果最后发现不对,这个好像不是我写的,然后再找从哪里出来的,不知道。这是个大忌,就是说你用了别的东西没有标明,这是大忌,你只有把它删掉,所以说你要做好记录,而且把信息标清楚,如果是标记写了别人文章里的原话,请记住,用双引号引起来,后面写上页码,你就知道它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的第几页我们用了这一段话,否则你会成为无意的抄袭者。有些同学一查重,30% 、40%。那些同学说我很认真写的,这个是好的,你说是无意的抄袭者,关键他们有时候是假装无意的有意,这是不行的,要区分清楚。

记住尽可能地多写写自己的话,看完这篇文章写一段话,这段话就是你的,到时候写论文直接往上一贴就行了,贴个几十段,几页纸就够了,无非再凑一凑,整合整合,有一个软件Endnote,这并不是说你写论文必须要用,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用。尤其在座的各位如果是做文稿的,如果你是做文稿的,我建议你用,把过去10年的年终总结,把它们都放在你这里面,当然年终总结不需要引用是吧?因为如果一引用就会变成重复率很高,你懂的,是吧?所以这个不专门讲,你们可以去看。然后中大图书馆还有另外一个整理文献的软件,它都能够直接插入。它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你不会出现你做了引注但是后面参考文献中没有的情况,如果你都用这个的话,必然是一一对应的。这其实更有利于你们的工作,因为其实你们在座的各位不会找,我应该鼓励你们多找点,但事实上有几十篇文献了不起了,有100篇文献一个文件夹够你看的,Endnote其实主要是便于对于你将来我们说作为知识的生产者,这个东西是对你有帮助的。

找到那么多文献,该怎么写我们也看有几个要和几个不要的,写文献综述的“四要”:一、要找道理;二、要挑毛病;三、要打标签;四、要打群架。

我们刚才说的,第一,找道理,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要想想对你有用的东西是什么,然后把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东西把它给拿出来。

第二,挑毛病,你看这篇文章,然后想想这个文章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所以你在摘录的时候可以写两句就行了。挑毛病,把毛病挑出来。

第三,打标签,这个听起来不是个好词儿,但是你得给它们分类,我们的文献可能是很散的,有关农村研究有很多,但你得给它归类,打标签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拉帮派。你不给它打标签,你都不知道它是哪头的,对吧?它是赞同这个观点还是反对这个观点?它是什么流派的?武当还是少林的?我们说为什么要打标签,我们要整合写文献,记住要六经注我,不是我注六经,也就是说这些文献为我所用,我是主角,我研究这个问题,它们讲了什么东西,它们讲了什么好的什么不好的,这两个家伙是一起的,那两个是一起的,它们这两个都在争什么东西?然后我认为这个家伙要更成立一点,那个家伙不对,但这两个家伙都不够好,我才是好的,要有这个意识。所以说你要拉起帮派。

第四,打群架拉起帮派后还让他们打上群架。它们本来不想打架,你非得让它们打架。也就是说这一块儿文献它讲什么道理,那一块儿文献讲的什么道理,中间有什么问题?这所有的文献都讲了什么,没讲什么。其实这个事儿无非就是我们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框架,研究的意义都在这儿。

(六)文献综述与论文的研究意义

所以研究意义怎么体现?同学们要记住,研究意义体现在什么呢?并不是你Topic本身多有意义。你说大湾区很有意义,我研究大湾区还不够有意义吗,肯定有意义的,你敢说大湾区没意义,是吧?但是为什么你来研究大湾区就有意义?这事儿你需要回答。你得找一找,但这个标准呢,你说高,它也有点高。但是如果往高里要求你们能写出扎实合格的作品,这个是重要的。所以我最近这两年指导学生我是说,我就不跟你说什么MPA论文的独特性这些事儿,对吧?我觉得你还是要有个好的研究作品,并不是你要多大的理论贡献,但是你要讲出个123来着,123可以不见得那么有道理,但是你能讲出个123,要把差距找出来,想想我为什么还要做这个研究。

写文献综述的“四不要”:一、不要点人头;二、不要排排坐;三、不要背书稿;四、不要两张皮。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第一,不要点人头,我们刚才讲的文献很虚很飘,为什么?你都在点人头!某某人在某某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某某的文章!对这个问题作出了重要论述,句号。然后2018年另外一个学者,又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个不是我漫天举例,你回去翻一两篇优秀论文,你看都能找到这个影子!不要点人头!要六经注我知道吗?你的文献里面出现了人名越少越好,不是出现人名越多越好,人名都藏在脚下,都藏在注释里面。有的研究从什么角度出发,做了什么研究,一个角度,底下10篇文章,总体上也厚一点,是不是?然后总体上的观点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你可以讲一讲,然后把它整合起来。

第二,不要排排坐,什么意思?不要一个人一段话,不要排排坐,也就算写得比较好,也不要一个人一段话,要“拉帮派”,要“打群架”,把它们整合在一起。

第三,不要背书稿,尤其文献里面,文献综述里面,不要觉得这段话比较漂亮,我直接引用上去,尽可能减少。文献综述是好写,对吧?我看看。OK我本来想说找几个做作者,例如我们说谁谁写了一段话,一篇文章很好,我们说谁谁某某年写了什么文章,写一段话,我注释没问题,我把双引号引好了,我把页码标出来了,也没问题。是没问题,一段话满满,但这不是你的东西,所以不要背书稿。

第四,避免两张皮,两张皮是什么?我写了10页纸的文献综述,然后好了我开始我的研究了,但跟前面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这就是两张皮。不要两张皮。我想你们本科学文科的或者学社会科学的,肯定老师都讲起过这个问题,对吧?不要两张皮,在座的同学很多本科是理科专业毕业的,理科很难两张皮,因为它总得有一个一个论证的梯队上来,我们再来测这个东西,如果没有的话,谁一开始来测,对吧?所以说理科的逻辑它应该是递进的,没有人一开始说我要来测重力加速度是吧?没有必要再去测是不是?但你如果测得比那个更准,那你就不得了了是吧?那不一样,尽可能的解决所谓的两张皮的问题,尽可能增加一部分研究思路跟研究框架的部分,也就是说尽可能地谈一谈。这个通常我会要求同学们最起码写个两页,或者是两页多一点,5页左右,变成0-10页是吧?写一点交代一下,你的研究跟已有研究有什么关系,其实就是说你为什么还要来做这个研究,也就是你的研究意义,这个东西其实很关键,别人是怎么做的,你要怎么做。

(七)文献综述与论文的研究框架

另外提醒大家研究框架,并不是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你明白我的意思吗?研究框架不是说例如下面是本文的研究框架,一张图,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正文、结论与建议,这不是研究框架,OK,这是一个论文的基本构成。研究框架是你要用什么东西来分析什么东西,你要去论证一个什么东西,跟另外一个什么东西的什么关系,你用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去讲一个什么样的事情,这是研究框架。或者我们说三个视角,每个视角我们要分成两三个变量,这个变量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分析的重要的东西。例如我们又回到城管的例子,我们说垂直管理跟属地管理,垂直管理带来的相应的组织绩效,属地管理相应带来的组织绩效。

我们说执法,综合执法跟执法专业化,它之间带来的问题,这是你分析的变量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要点,这是你的研究框架。不是1234,不是中心给你的论文基本构成,不是那个东西。尽可能的有这么一小部分,然后让评委看到你的诚意,我是打算这么去做研究的,这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八)文献引用的问题

文献引用的格式,这其实是硬的东西,其实大家都是有心人,其实你随便找一个杂志,杂志的封底都有它文献引用的体例,最简单的就是就找我们公共行政评论作为参考。更合适的是去找中国社会科学,因为中国社会科学的页下注释比较规范。所以我们的学位论文总体上我觉得对同学们来说,用页下注的方式可能对于你们是比较方便的,也是比较方便评委们去查看的。

我们可以用文内注,文内出现了什么就注什么,我们文内注用了例如:陈那波(2006),然后再在文后加上对应的参考文献,这是常见的另外一种注释形态。但有同学常出现的一个形式错误是什么?就是两种形态都有。当你两种形态都有的时候,我基本90%可以断定,你文内那部分不是抄,就是有意识的引用。你可能改了改对吧?但是那个形式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直接还把它放里面,然后旁边还加个页下注。每年我都改,很多论文是出现这个问题,这就证明你没用心,这个形式毛病也是很容易看到的。用一种注释形态,不要两种混用,用页下注释就可以,当然我不是说规定你不能用文内引用的方式,可以的,但是你不要两者混用。很多学术的文章是用文内注的,刚才举了好多例子,都是用这种方式,你可以去参考中国社科,它就是页下注,出现一个下面注一次,然后记住有参考必注明。

另外一个形式毛病是什么?一看参考文献有几篇文章我觉得不错,然后回去翻都没有,那时候惊喜就变成惊吓了,形式上的毛病尽量去避免。有参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刚才讲有些杂志,我们看到比较差的杂志,我们觉得不用它,那这不对,你要不别参考它,你参考了就得用上。这个意义上诚实没有什么吃亏的,诚实总体上都没有吃亏的,所以说有参考。

第三个就是说尽量避免直接引用。就算你多么美好的故事,你也不能直接引用超过30%。这是我们说的如果你要有个简单的准则的话,就这样。尽量避免减少直接引用,你写论文,你让别人上台那么多次是什么意思?你的舞台就算他很牛,你也不用引用那么多,当然你不想上台,你让别人多上台,在责任上也不对,这就是你的舞台。还有如果我们要直接引用,刚才讲过了,必须双引号标示,并在页下注标明具体的页码,记住这是基本的格式规范,而且这是大家容易出问题出毛病的地方。有的时候大家可能觉得我其实并不想抄他的,我就例如掐个头去个尾,我觉得就不是他的原话了,我就往上放,这也不合适。现在的机器查重,人家比我们精明,所以说别试图改写文献来逃避查重,你应该把它吃透了,自己写出来。

写文献综述容易增加量,但是也容易出毛病。所以说你最好是吃透了再把它写出来。不到最后一刻,不能写完这一章,这是我们说的文献综述。


05


研究方法设计

我们再来讲研究方法设计这一部分,研究方法这一部分也是容易成为形式审查的重要内容。这个形式审查其实就是说我们快速的去看你的论文,基本就能给你找出问题来。这些概念坦白说,其实你们都上了研究方法的课程,有的可能还没到,大一刚进来的可能还没看到,你要把这个概念搞搞清楚,把它们的关系搞搞清楚,不要乱写概念。我们刚才举例子是创造新词,我们是冥思苦想方法、通宵熬夜法,这是创造新词,有一些词你是不知道该怎么用。例如我们说的规范研究,规范研究不是指你研究规不规范,讲的是normal study,就是说我们研究应该的should be方面的问题。规范研究是跟什么在一起?经验研究,有人把它跟实证研究混在一起,严格来说也不对。经验研究是更大的范畴,经验研究也简单,我们就到经验世界去找数据找素材,这叫经验研究。

实证研究总体上我们是在去证实一个东西,或者这么一个东西,我是倾向于像一个自然科学研究的论证方式,我们这样去做这个研究,我们说这就是实证研究,我可能没有办法给你们去展示,你们可以看看这个图。有一些是范式意义上的词,严格来说这是你们的论文基本不太会出现的词,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建构主义,你没必要在这里面去谈。严格来说你们都是经验研究作品,很大意义上也基本都是实证主义的研究作品。你都要证明一个什么样的道理,都要说明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然后我们讲定量的定性的研究,坦白来说,你们也不需要太多去讨论定量定性研究。定性的研究,一般使用到的一些,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研究传统,或者是叫研究的approach,在大的范畴,都可以称为研究方法的范畴。我们说定量研究,在大意义上它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都是研究方法意义上的范畴。其实在座的各位绝大部分用的都是案例研究,最起码从过往的历史来说,都是案例研究,90%多都可以说是案例研究。坦白说,其他的都很少出现。

然后再接下来的资料收集方法,所谓的data collection method。就例如说你有问卷调查,我们说做实验大概也很少,但实验法它也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研究方法,这个词它是有一定弹性的。定性里面我们说深度访谈,我们说观察法,我们说文献法或者叫文本分析法,或者说待会我们看看另外一个就是座谈会,其实叫focus group,准确翻译应该是焦点小组,但是也没问题。这是基本的一些资料收集手段。有一个问题需要在这里讲,就是说大家经常会犯的一个基本错误是什么呢?把文本资料的分析方法,或者我们通常叫的文献法,把它跟文献综述混淆了,这是不对的,例如我们说我们是用的文献法,然后你说我是用了多少个文献,我找了知网,找了多少文献,我做了文献的综述,这不是你的资料收集方法,文献法指向的是什么?指向是你的资料,例如你单位的大事记,你单位的素材,你单位的会议纪要,你们单位的历史素材,你翻查了档案,你找的报纸,这些东西不是文献,英文它是没办法混淆的,一个是Literature Review一个是documentary,其实你可以叫文档法,翻译的问题,容易引起混淆,所以其实你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呢?文本资料分析,我们其实就知道指向的是documentary。用各种意义上的文本作为你的素材,作为你研究的data,而不是作为你的Literature Review的东西。

考虑到在座的各位用定量的比较少,在座的各位用定量问卷,基本也是在案例研究下面做的定量的问卷,也就是说你大的研究方向还是定性研究,只不过说你用了一些定量的手段来收集资料,仅此而已。所以你的方法的整体表述还是按照案例研究的方式去表达,但是你在资料的收集手段里面,可以加上你的问卷调查,怎么去做了一些抽样,做了多少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是什么,把它放在资料收集方法里面。但你如果是做一个纯粹的定量研究,也欢迎对吧?纯粹的定量研究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相应的研究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进行计算?我们问卷怎么发放的?发放数量是多少?用什么方式来进行随机的抽样,或者说其他方式的抽样?这是另外一种文献的写作方式。但主体上在座的各位还是做案例研究的,所以案例研究基本上是说你稍微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的研究要用这个案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说明一下,你的资料收集方法,就可以了。所以整体上先联系,如果你要做定量的研究,欢迎。但你要做一个纯粹的定量研究,你要注意定量研究有它专门的公式跟套路,如果你说你要做一个纯粹的定量研究的话,你最好按照定量研究的程序,但是定性研究它是可以容纳你用一些定量的资料收集手段的。

例如你如果只是做一个问卷,收集一些素材,严格来说你还不算是一个纯粹的定量研究。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其实是什么情况呢,像你们做定量,也就是说例如你们单位接触很多对象,而且又很便利去收集这些对象的数据,那个时候你可以做个定量。我举个例子,例如你是医院的管理部门,然后你又刚好有一个什么研究,你可以去给病人去做问卷,你可能可以很随便能够整个几百上千的问卷,而且问卷总体上其实抽样性还挺不错,又例如你是教育管理的,那么你可以对学生做问卷,就说你的对象的个体很多,然后你的研究问题多少有一点点变量性比较强的、比较清楚的,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办法,通常情况底下以定性的研究为主,当然我鼓励大家做定量研究,因为这个也比较难一点点,而且能做出好的定量研究,我觉得还是值得鼓励的,最起码你用了不少的心思去接近经验世界,你去收集了数据,你最起码对这一整套的流程有一些清楚。你可以混合,混合总体上你是个定性研究,只不过是用定量的方式来收集一些资料,在MPA论文里面,这也是可以的。在学术研究里面,其实混合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可以混合,但是要把它搞清楚,一个纯粹的定量研究,跟在一个定性的案例研究里面用到了定量的问卷的方式,它在表达上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

我估计你们没有人会做实验的,所以我也就不说了,总体上还是问卷。你要采用纯粹一个定量的方法,就把变量的操作化,怎么去测量的,怎么做问卷的抽样、问卷数量调研方式,然后把问卷当做附件往上附,对吧?这是一个比较纯粹定量意义上的研究。如果说你是混合的,可以把研究操作化这部分放在方法里面,也讲一讲没问题。定性的研究方法,最好是你做了什么就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定性的我们说刚才讲的案例研究等等,既然大家其实总体上都是选择案例研究的,我们主要集中在案例研究上讲,几大板斧,第一为什么选择案例研究?第二,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第三,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把这几个讲清楚,结合自己的故事以及结合自己的研究,讲清楚方法部分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常见的问题,我们刚才讲不要创造新的名词,还有我们刚才讲的不要把文本资料分析的手段方法跟文献综述相混淆,这也是大家常见的、也经常被老师所批评的错误,搞得我们教研究方法的人都很不自在。每年到了答辩,我们这些教研究方法的人,就庆幸我没教MPA的研究方法,所以还好我可以批评。但是全日制的博士硕士通常你看看,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教研究方法,还是把文献综述跟文献法,或者说把文献综述写成一种方法,我们心里苦说不出来,对吧?你说我没讲但是我们讲了,反反复复的讲,讲的时候同学们记得了,一到写论文,找几篇中国知网上优秀硕士论文就开始完全被它们误导。是吧?

然后重要的一点是什么?避免抄方法课本!中大社会学系有位王宁教授,他的一篇文章引用率非常高,这篇文章的引用率,我觉得我们MPA学生也有挺大贡献。那篇文章讲什么?就是讲个案研究的研究价值。所以每一位同学写到,我用的是个案研究,为什么用个案研究?因为个案研究更能够去寻找这个事情的内部的深度,更有利于描述过程性的事情,等等。然后它的价值我们说不是体现在统计意义上的这种外推性,而是体现在理论意义上的外推性,很多人都引用了这篇文章。上面说的那些内容,都是从这文章来的。

不是说这个不对,这个挺对的,王老师是我的老师,是教我定性研究方法的老师。我的意思是同学们不要在论文里再给老师们上课,你要做的是什么东西?结合你的研究来谈,我为什么要用个案研究?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个案?也不要在你论文再告诉我说这个深度访谈方式是什么和有什么好处,你就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要在你这个故事里用深度访谈,然后你要访谈谁,用什么方式进行访谈,如果你觉得不够厚的话,你可以在后面加一个附录,页面把你的访谈大纲放上去,但尽量不要放很多访谈的原话充厚度,这个动机比较明显了点,放一个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如果你有一个访谈很精彩,又干了两三个小时,很精彩、很多素材,你放一个无伤大雅,不要几个的往上放。不要抄方法课本,结合你的研究对象来谈,你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然后你打算怎么做?其实更重要的是什么?是打算怎么做,尤其开题的时候。开题有什么用?无非就是看你这个事情能不能做下去。如果你不能够通过你的开题报告告诉老师们,这个事情你会怎么做,那你就没有开题的必要,除了“通过”之外,所以开题现在也有“不过”的情况,原来比较少。其实某种意义上,开题其实是出于爱护。


06


论文主体部分的写作

论文正文。这我也没有太多可写可讲的,因为千差万别,对不对?你们怎么写,总体上差别会比较大的。我们说一般的准则,尤其是从案例研究的角度讲的一般的准则,其实你做定量的也可以。就说第2章,如果前面我们讲的研究问题、研究综述方法什么的,是作为一部分,通常有的人把它当作导论,有人把它当作第1章,都无伤大雅。

(一)交待研究背景

第2章也就是第2部分,你要干什么?要把舞台给搭起来。这个就是事实层面的描述。一个是来龙去脉是怎么样的?就像一部电影刚刚展开,对吧?一部电影你得交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背景是吧?画面进入,闹钟响起,画面聚焦在闹钟上,然后一个很疲惫的男人把闹钟给关了,坐起来,一边做早餐一边做什么?引体向上,我们一看这个人引体向上很厉害,这为后面做了什么铺垫?这个人肯定能打。或者来一个照片,穿着警服或者是穿着特种部队的衣服跟别人合作,预兆这个人有训练的背景,所以解释了后面他为什么一跳跳上10楼,是吧?又或者他穿衣服出门了,别个警徽别个枪,这是个警察。把身份交代清楚,后面一切你不都看了吗?所以这个部分是什么?舞台交代清楚。如果你是个改革案例,那么告诉我,你这个部门是什么部门,上面有什么部门,下面有什么部门?整个结构是什么?这个案例是个什么事儿?原来是大体怎么样的?中央有过什么样的政策,广东省有个什么样的政策?到你这个事件发生的前夜,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舞台的铺垫,把行动者背景讲出来,又或者你还可以往前讲一点。

如果说你没有足够的素材勾勒一个完整的案例、故事的过程的话,你可以稍微再往前讲一点点,把整个过程讲清楚,把你案例的整个故事讲清楚,就简单的,但这有点浪费,坦白说。因为你这个故事如果完整,你可以放进第3章,对吧?有了三章在手,你就心里比较轻松了,对不对?但如果你不够素材,你就先把这个过程大体也讲,对吧?然后你后面再去分析具体的东西。所以记住第二部分总体上把这个舞台给搭出来,然后后面的章节就更加flexible一些了。

但是你要最好找到一个铺陈你的章节的逻辑。理想的状态,说句可能有点武断的话, 5章是比较合理一点的,等于你除了前面这部分,你还有4章,对吧?你这4章怎么铺排?如果说你是做对比案例的,第1章你可以交代,然后每个案例一章,最后来一章整体的对比、评述、结论、建议、理想、特色。如果你不是这样,是不是可以有前后的对比?我们这个案例改革之前的情况跟之后的情况。又例如说你可以根据改革的进程,对吧?一个阶段是怎么样的,另外一个阶段怎么样。你也可以根据分析的思路,通常早些年大家写论文都是几板斧对吧?现状描述、有关的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建议。后来同学们始终有个东西搞不清楚,问题跟问题的原因怎么表达?有什么区别?坦白说你这么写不是个上层的写法,但你如果确实有这种铺陈也是有办法的,我们说问题的原因,最好往制度里面去找,往线下的后面去找。

问题基本上还是现象,所以还是有空间的,但是这不是特别理想表达方式,落了俗套,而且你不太好搞清楚。所以最好还是要找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边界来作为你的整个论文的一个后面的篇章组成的部分。记住这里面也有个形式问题,刚才讲过,篇章之间大体平衡,篇章结构大体平衡,不要有一章1页纸,有一章50页,当然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比较糟糕的,是第1章一页纸,第2章三页纸对吧?你有一章50页纸还好,你无非调一调,篇章结构也重要。

(二)论文中资料的使用

论文里面资料的使用,定性的数据,我这里可能还要讲一点,我们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MPA的同学你发现答辩的时候他讲的比他写的要精彩很多。为什么呢?我后来了解,我们MPA同学对这个案例其实是很清楚的,他对这个来龙去脉也很了解。问题在于他没有数据的意识,他也没有留存数据的意识。这个事儿我知道就知道,但它不成为数据。例如这个政策为什么这样出台,无非领导最后拍了板,大家都不敢反对他,你如果只讲了这一句,你写不成论文了,知不知道?你在答辩的时候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说你干嘛不把它写进去?对吧?当时领导是副领导,怎么跟领导斗争的?然后领导怎么通过各种方式让副领导服从的?开会的时候怎么表达的?怎么利用政策、自己的权威,或者大家的朋友关系对吧?这些你认为不重要,这才是重要的东西。大家习以为常了,不把数据当数据。所以你到写的时候,你一肚子都是货,你抖不出来这个东西,说出来一句话解决了,但是没有素材。所以大家在平时要留意好。例如我们说开完题了,开始写论文了,开始留意,有一双观察的眼睛,但我不是要你跟着领导后面写日志,重大的事件,重要的决策环节,重要的我们说过程性的这种事件,你看到的可以晚上回来写观察日志。

这个事情是怎么样的?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老领导说了什么?民众说了什么?然后平时跟人聊天,我不需要你随时拿个录音笔,只是说我们可以写一写,等于说我们跟他做了一个访谈,对吧?我写一写到底是什么事儿?情况是怎么样?好,又例如说最近单位来了一份有关的政策文件,有意识的整理一下有关的政策文件,让它成为一个体系。有关的决策文本要注意一下,有新的卷宗进来的注意一下,这里能不能有些什么我可以用的东西,有些什么图表注意一下。有什么素材都注意一下。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接下来怎么呈现?我们说定性的资料,现在大家都知道说直接可以引用一段被访者的原话,对吧!但如果都是这样引用也不好看的,一段你的陈述,一段原话不好看,所以尽可能形式多元,访谈的资料直接用是可以的,但最好另起一段不同的字体。我建议大家给你的访谈对象编一个码,然后把他的基本信息,我不是说跟个人信息有关的,跟你的研究有关的,编一个被访者的编码表。

你说我才两三个,两三个是确实不用编,但你不要两三个,你有的访问了20分钟也不错,有的访问三个小时当然最好,你可以稍微多一些,然后定性材料。所以其实我记住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说我做一个定性研究,我怎么去收集材料,怎么才算够?记住一个公式,什么人?或者说我们叫什么行动者,行动者不仅是包括人,也包括组织,对不对?什么行动者?在什么样的背景或者是条件底下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引起了什么样的社会后果?记住这个公式,如果你这个案例故事里面的所有的利益关联的行动者的公式,你都填满了,你可以写论文了。如果说你一想我要写这个论文,某一块的人我还都没有接触到,你可能不太够,你要去补上,这是定性。所以说我们收集到素材,第一你可以直接用访谈资料,第二你可以多一点形式,例如可以把它表格化,对吧?例如正方的观点和反方的观点,领导的观点跟普通管理人员的观点,它们是对立的,把它们放出来,你可以分成几大块流域,员工里面支持改革的一个部分,它有几个说法?反对改革的部分有几个说法?然后领导配套的有关的资源,一二三四。

尽管它是文字的,你可以把它表格化,形式稍微多元一些,表格化、数字化,例如我们访谈了30个人,这里面有20个人是持支持态度的,有10个人是反对态度,尽管它在推论上没什么太大的价值,但它能也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对吧?所以说尽可能的表格化、图形化,不要太过刻板,定量资料的使用,这就不再一一去讲。有心的找一本相应的参考书籍,例如回归的表格应该怎么画?相关的表格怎么画?其实有很多的书,或者你找一篇好的杂志里面的论文,基本上就照着葫芦画瓢就行,没有什么问题。最后我们再想想,我跟大家一起从头到尾过一下我们脑海里这篇论文,看看你们有什么形式的毛病。

我们还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标题。标题,大家经常一个问题就说要不要副标题?以我们目前的状态,因为我们都说以小见大,最好还是有个副标题,副标题是把你的案例有关的东西放进来。主标题是把你想要说明的道理讲出来。当然总的来说还是有个副标题好一点!因为有一些例如,广东省什么的不加副标题,其实不是特别理想。因为第一你可能对广东省没办法完全描述,因为你主标题就是广东省什么东西,对吧?广东省部门机构改革的什么东西,意味着很大的范围,对不对?别人就会问你了,但你只是做这个部门,可能你如果没有副标题,别人就会问你,你直接就谈的就是广东省。但你如果有副标题限定,也就是说我从我这个案例来谈机构改革,你就算加个中国也还行,你是从这个案例来谈中国,你后面讨论的时候用到就好了。

再往下,我们说研究问题部分、研究背景部分。研究背景,场面话不用交代那么多,你要写领导的发言没问题,但不要写那么多,把这个背景交代清楚,最好是有研究问题的。文献综述记住不要用两种注释形态,用一种就行,第二尽可能综合起来讲。然后尽可能的写一个文献跟你的研究之间的关系。文献综述,最起码数量大于3页,我觉得在5页左右是比较合理,但大于10页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前提还是要按合适的方式去写,不要去铺陈。研究方法,搞清楚,不要创造名词,要把名词用准。

此外,我们也有一些“套路”,但千万不要纯“套路”,加上你的研究对象来一起谈“套路”。我们说正文开始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二大的部分,尽可能交代舞台,尽可能想尽办法让老师们或者让评委或者让将来抽查的人看到你下了苦功夫。这苦功夫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数据资料上详实,怎么才能详实?尽可能多的访谈,尽可能有充分的文本资料来支撑。选题我们说数据为王,有案例、有系统性的资料、政府关联、小题大做、老题新做,然后要强调解释差异。好,然后篇章结构不要动不动就出现一页纸一章,或者说篇章之间串来串去的情况,逻辑边界尽可能清晰!然后尽管纸很宝贵,但事实上每章最好从新的一页开始,不要说这章完结句号,然后看下面还有半页空白,就把第3章放在这半页里面,尽管也没错,但是不好看。


07


论文的结论和建议

其实最后还有就结论与建议。结论,你建议什么?关于这个,有个笑话,就说很多MPA学生还没有开始写作就可以有结论,无非就是“几板斧”:第一,领导要重视;第二,法规要完善;第三,财政要支持;第四,机制体制要完善;第五,再点缀一下,加点智能化、数据化,是吧?但关键的问题是领导是要重视,但领导为什么重视这个呢?这才是要去分析的,才要去建议的,财政要支持,当然是这样的,但我有100亿,为什么要分50亿给你?这才是要分析的,所以结论与建议什么,结合你自己的研究来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分析。又例如说我们说城管的,我们说垂直执法跟属地对吧?它在什么意义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应该有一些进一步的想法,结合起来去讨论,要让评委们看到你前面的分析都是有价值。

在结论里面某样事物出现了,如果你前面的分析跟你的结论都没有关系,你后面就没有意义,就变成有点凑字数的痕迹。而且这个也是大家容易被揪出来的形式上的毛病。你前面写得很精彩,你如果后面这样写结论跟建议,就没有必要。所以说结论与建议对大家来说诱惑也是很强的,因为大家熟悉了这套戏码,所以愿意这么去做,要尽量去避免。


08


讲座总结

今天先讲到这里,但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没有跟大家讲的。我希望今天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今后把论文这个事情重视起来,这确实是我们共同的战斗,不再是说以前是我坐着看你的表现怎么样,现在不是了,我们在一起要接受评判。我希望接下来我们可能以不同的形式,我也尝试说我把讲座录音下来,把里面一些要点尽可能整理给大家。让大家充分的掌握一些技能,努力让大家写出一个扎实、合格的论文,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