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当老师不经意间会被学生气的一口老血喷涌而出,比如,点灯熬油花了三个小时看学生论文,要求修改,学生在三十分钟之内回复说修改完了。比如大母亲节的,学生在群里发信息,老师您之前让我校对修改论文,我已经校对了两遍了,是不是可以了?我相信看到上面的文字,学生都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你想知道你导内心是什么样的吗?如果能穿过屏幕,他会一把抓住你的肩膀疯狂地摇晃你,大喊:“你一定是老天派来考验我的”……但是痛定思痛,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也不能怪学生,于是本果决定,把师生之间这点信息不对称写出来,好让学生别踩雷,老师的血条能持续时间长一点。
今天咱们说一说初稿到定稿到底要修改几遍?按照我的理解,也是我觉得正常的论文指导流程,先把关学生的文献,然后考察学生的问题意识,之后考察学生的标题和大纲,大纲要求考察到四级标题。上述这些内容都没问题了,学生可以开始动笔写初稿。因为在动笔写之前已经通过之前的几个步骤将论文的结构固定住,所以初稿写作思路不会偏离主旋律,只存在言不由衷,表达不到位以及语言风格等一些问题。(如果不是上面的指导顺序,有可能在写完初稿还会发现没有问题意识等重大缺陷,这个就比较严重了,这也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我今天写贴是严格按照我的指导顺序为前提,因为没有问题意识,这篇文章就算写废了,咋修改也白扯,得重写。)
如果之前的指导过程顺利,学生完成初稿之后,就需要调整语言,让表达到位以及保证文题相符,同时要消除一些错别字、注释等形式问题。通常如果初稿大概方向没问题,我们会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校对。(其实这个时候老师能做的也比较少了,因为老师不能亲自操刀给学生改错别字,同时这也是文责自负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个过程只能靠学生自己一遍一遍地校对来消除自己的文字错误)有时候学生就校对两三遍就发过来问我行不行。呵呵,我自己写论文从初稿到发表至少也要30遍左右,即便是这样,你会发现编辑的眼睛更毒,会发现你修改了30-50遍的论文还存在很多细小问题。所以,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以你们的校对能力只校对3遍肯定是不够的。
那么文章为什么要不停地修改?好的文章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它们通常是从很多耗时的草稿中产生;每一遍草稿,作者都会更接近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第一遍或第二遍与其说是与读者的交流,不如说是作者与自己的对话。这还是成手写作的感受,只有不停的修改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也更能够帮助作者实现从读者角度组织和表达自己观点的目的。
成手尚且如此,初尝写作的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更是非常有限。如果说一个写作成手初稿的一段话能让读者理解50%,通过几十次修改能使读者理解度达到90%以上;那么一个新手刚开始写作的一段话,读者的理解度绝对不会超过20%,有时候甚至是0(别笑,这是真的,有时候学生都不知道这句话放在这里是为了啥)。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一个是新手文字驾驭力弱,这个上文已经提及,这是需要文字功力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另外一个是学生写作通常对读者的阅读体验关注度不够,有的甚至不关注,只关心自己字数够不够,自己能不能写完,根本不管读者能不能理解。好的文章是要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的。
综上,孩子们,尽管你们写的是毕业论文,但还是尽量得让阅读的人能更好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你要不停地修改,同时在这个修改过程中感受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你的文字功力在积累。还有就是,你们的导师经常写论文,他们是知道一篇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他们让你修改校对论文,心里其实是有一个数量的预期,这个预期应该不低于20遍,如果你只天真地理解成3-5遍,那你就可能踩雷了。所以,安心踏实地修改个几十遍,遍数越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多,也会留给老师一个严谨认真的好印象。
当然,修改这些遍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你需要耐得住性子,这是相当考验心性的,通常这也是老师观察学生是否能沉心静气搞科研的一个方式,甚至也是你导决定你是不是可以继续跟他读博士的一个因素。总之,千万别跟你导说:老师,我都修改3遍了,是不是可以定稿了?这句话在你导心目中意味着:这娃还是年轻不历事,得磨练!